古語說,流水不腐。水一旦不能流動,就會成為死水。水色漸漸變得渾濁,水面上泛起了白沫或是漂浮著雜物,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與光澤。
生活也是如此。不流動的生活是沉寂的,枯燥的,乏味的。讓生活流動起來吧。
化學里學到,水是液態(tài),沒有固定的形態(tài)。它或為井,或為灣,或為湖,或為溪,或為河,或為海。水適應著不同的環(huán)境而成為不同的形態(tài)。
海固然可以吞吐日月,湖亦可把天空與白云攬入懷中,而一滴水同樣可以反射太陽的光輝。
生活就是我們的生存環(huán)境,讓我們像水一樣吧,去適應生活。即使我們是一滴水,也用不著妄自菲薄。我們同樣能反映出生活的五彩繽紛。
水是無色無味的。而我們喝的水卻是有味的:泉水是甜的,海水是咸的,除非是蒸餾水。為什么水會有味道呢?答案很簡單。水中含有“雜質(zhì)”。
有雜質(zhì)并不可怕,最要緊的是它是有益的,并且能化有形為無形,將自己融入水中。
這便如同生活。至純至美的生活是不存在的。即使是有,那肯定也是乏味而單調(diào)的,就好像“水至清則無魚”的道理是一樣的。含有“雜質(zhì)”的生活是有味道的;雖然有時會咸了些,而不是你所期望的甜,但只要稍加沉淀,濾去鹽分,生活依然是那樣鮮美。